沟通畛域文质兼美读王洪军博士汉代博士文人群

来源:文史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2年3月总第216期第3期学术交流AcademicExchangeMar.,2012SerialNo.216No.3沟通畛域文质兼美——读王洪军博士《汉代博士文人群体-9汉代文学》陈纪然(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
2012年3月总第216期第3期学术交流AcademicExchangeMar.,2012SerialNo.216No.3沟通畛域文质兼美——读王洪军博士《汉代博士文人群体-9汉代文学》陈纪然(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当今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日益打破各自领域,表现出文史哲相互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先秦两汉相关问题的研究上表现尤为明显。这既是缘于先秦两汉时期文史哲不分的学术属性,也是学术研究追求通家气象的时代回响。王洪军博士新著《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40余万字),不囿于文学的单一领域,沟通了汉代文学与史学、文学与经学的畛域,使汉代文学与汉代博士制度以及汉代经学的关系得到很好的揭示。《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既具有文学研究的主体特征,又呈现出多学科交融的博通品格。因为把文学放在广阔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批评和考察,因此,《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质实可信,博洽典雅,堪称实学佳作。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元元本本”的学术探求与“饶有兴味”的学术语言有机结合,使得其作质实而不输文采,佳句纷呈,堪称文质兼美。可以看出,作者才思、学养、见识颇有长人之处。《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绕梁嘉音之妙。一、文史相融的学术路径文学活动离不开创作主体,所谓创作群体是文学主体的集体化。汉代博士群体是汉代文学的创作主体。若不厘清汉代博士制度,则难以对汉代文学在创作环节上作出清楚揭示。正因为作者清楚于此,所以,其文学研究从博士制度的历史演变谈起。在《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首章首节,作者以秦代博士制度入题,浚清了汉代博士制度的历史源头。这种学术路径不限于书题中汉代的时间断限,对汉代问题从秦甚至更早的历史中挖掘根源,使得其著虽属断代文学研究,但却没有郑樵所言的断代学术“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的弊端,表现出通史研究的思维路径。与此相应的是,在《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末章末节,作者以“魏晋世家的家学传承”一题作为对汉代经学的延伸,以阐释汉代文学的流变,更说明作者不是无意而是有意建立文学通史观的学术思维。无论是博士制度还是世家大族,都是汉代历史的重要内涵。虽说文学和史学的融合是学术的必然,但把必然做到自然却十分不易。《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对文学和史学的融合自然而然,绝不泥于文史融合的路径而刻意为之,而是在文化背景中为汉代文学之路探赜明幽,所思所考纯粹是自然路径。因此,此著虽于文史经典中旁征博引古代史料,但史料择用因是为打通文学之路,所以大多精当简明,绝无史料堆积阻塞之感。这一特征几乎遍及全书,今举其一例可见。在其著第五章“汉代博士文人群体的文学创作与艺术情怀”第一节“诗心蕴藉的文学主题”部分,一则引《汉书》所记“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相关史料,说明汉代儒生博士政治际遇相对于秦的改观;一则引《礼记》“言志咏声,长言嗟叹”的相关史料,说明汉代儒生涤荡积郁阴霾,发抒“须颂”的心灵歌唱。史料一则属史,一则归经,虽博涉经史但得其要,简洁有力而水到渠成地说明了汉代文学活动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的文学研究也因此具有沟通文史哲畛域的学术特征。自古以来,打破学术的拘囿,是通家硕儒的学术追求。《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具有的博通气度,可谓传统学术诉求在学养深厚的学者身上的一次回响。二、典雅隽永的学术语言学术研究的语言要求是科学严谨,但科学严谨并不等于枯燥刻板、晦涩难懂。在很多学术成果因为·205·

文章来源:《文史哲》 网址: http://www.wszqk.cn/qikandaodu/2021/0409/517.html



上一篇:延安文艺研究价值困惑与现代性难题延安文艺与
下一篇:魂兮归来混兮滚蛋

文史哲投稿 | 文史哲编辑部| 文史哲版面费 | 文史哲论文发表 | 文史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史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