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985大学,是我最失败的一件事”

来源:文史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赵景宜 “如果你在贴吧倾诉这些经历,人们不会为你的遭遇提建议,反而会表现出幸灾乐祸或调侃的态度。其他人很难共情,无法理解,

*来源: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赵景宜

“如果你在贴吧倾诉这些经历,人们不会为你的遭遇提建议,反而会表现出幸灾乐祸或调侃的态度。其他人很难共情,无法理解,他们会觉得985毕业生就应该混得很好。”

今年夏天,李濛无意间在豆瓣网发现了“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

该组有近11万成员,他们都毕业于985高校,但自嘲为“废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职场上的挫折、找工作屡遭碰壁等不如意之事。

“小镇做题家”这个流行词,就出自这里,形容一群只会应付考试、出身背景一般又能力平平的人。

有人认为,小组更像是一种互助会,眼下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还是想努力去过得更好。

从大学毕业后,李濛一度和同学们保持距离,尤其是拥有好工作的那些同学。她会屏蔽对方的朋友圈,甚至将其从好友中除名,“想要学会自我保护,大家都不是同一个圈子了,没有必要再接触了”。

“从985高校毕业,不可能每个人都事业成功。很多人自认失败,只是社会的舆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混得不太好,和学历不太匹配。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李濛说道。

她认为社会观念应该有所改变,学历不再是评价能力的唯一标准,也不该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道枷锁。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跳出稳定,做点喜欢的事

李濛出生在江苏省小城,父母都是公务员。小时候,她一直是标准的好学生,高考后念了一所省内985高校,报取了核相关专业。“当时家人觉得专业很热门,根据分数做出了最佳选择,并没考虑今后的就业。”

在父母心目中,公务员是最好的工作。从大四开始,李濛就参加过国考、省考、地方级考试,但始终没有通过。

最终,她通过北方某省一个县城的人才引进计划,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工作的内容和过去的专业完全没有关系。

学了四年核专业的李濛,成了一个文员,为城管局、卫生局、园林局写各种材料。

求职是另一种程度上的填报志愿,有多少人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方向?/图虫创意

一年多过去,李濛仍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休息日就在出租房度过。“这里以吃面食为主,饮食不习惯。用开水壶烧热水,不到一个月就有水垢了,环境也不习惯。”

在办公室里,无形化成了两个圈子,本地人,一个是招来的2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李濛称,本科生要求是211、985高校毕业生。“好几个是浙大、复旦毕业的。本地人的年龄有些大,学历普遍偏低,很多是高中文凭。”

实际上,李濛有更好的选择。她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一家规模世界500强的医疗公司,工作地点在南京。每月带补贴有1万元收入,年终奖在20万左右。

而她现在的工作,每个月只有5000多元,不过父母看重了事业单位编制。

在办公室里,李濛发现这些通过人才引进过的同事们,和小组成员的经历有很多类似性。

“有的人就像现在常提的小镇做题家,工作中的反应和表达能力偏差。还有不少人觉得社会竞争力大,想求个稳定才来了这里。

我有个同事,他很聪明,会多门外语,但不太会和人打交道,社会化程度比较低。这样的人很多,不过只能扎堆在那个小组里,在网上抱团取暖。”

李濛并不甘心这样的生活,工作之余,她开始准备考研,目标是北京大学的古典文学专业。她称,过去选择的专业上都出于实用性,这一次更想听从兴趣。

这个决定,同样考虑到了父母,想要达到一种平衡。

她说:“如果考上,我未来就能去大学教书,或者去研究所工作。对父母来说,这也是稳定的工作,同样也是我感兴趣的。”

稳定的生活,很大程度意味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unsplash

平日里,李濛喜欢玩游戏,连QQ头像用的也是二次元。她有并不被父母、老师知道的一面,比如游戏里,她没有生活中那么乖,而是一个厉害的玩家。

文章来源:《文史哲》 网址: http://www.wszqk.cn/zonghexinwen/2020/1113/387.html



上一篇:艺考!新高考2021届艺考生怎么选“学科组合”最
下一篇:中国最“怪”文物,外形很穿越,文史专家却从

文史哲投稿 | 文史哲编辑部| 文史哲版面费 | 文史哲论文发表 | 文史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史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