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类纪录片的结构模式从叙事学比较看探索发(3)

来源:文史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史类纪录片,以说明事理为其主要目的。我国早期的纪录片,如《中国猿人》等都是纯说明性的。但是,现在的文史类纪录片则多将其说明部分隐含,而

文史类纪录片,以说明事理为其主要目的。我国早期的纪录片,如《中国猿人》等都是纯说明性的。但是,现在的文史类纪录片则多将其说明部分隐含,而突出故事性。

《探索·发现》中的《古颅悬疑》源自韩康信教授的研究成果,但该片并没有展示成果,而是讲述了教授在多年的研究中与带孔的古颅相见、生疑,并进一步研究、试验的过程,以时间顺序代替逻辑顺序,将原来的论证延展为故事。

日本NHK的《川中岛合战平局之谜》同样源自一篇研究成果,而它以顺序讲述五次川中岛之战的前因、战果为故事,叙述中自然插入相应的新观点,为了整个叙事的完整性,即使有两次合战与论证并不直接相关,也被依时间叙述下来。

但同为叙述故事,两国纪录片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构模式。

以《川中岛合战平局之谜》为例,该片希望解答的问题是“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两人在川中岛12年间交战了5次,然而最终未分胜负,在同一地点交战5次却以平局收场到底是因为两人旗鼓相当难分胜负还是只是作秀而已呢?”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在片中就已经完整展示出来,但影片还是特地留有结尾部分,叙述两国合战之后的发展。本片是以事件的因果关系而不是以人物的主观感受或心理活动为叙述动力,促使叙事集中于对事件的外部运动形态的发展与变化的关注上。以严整有序、线索明晰的叙述序列贯串全片,同时,在叙述时间上单向展开,使得叙述进程与现实生活的实际流程保持着某种契合性,促使观众产生较大程度上的“幻象认同”。所以,我们看到《转动历史的时刻》所呈现的特征是,以时间线索上的顺序发展为主导,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追求情节结构上的环环相扣和完整圆满的故事结局。我们将这种结构称之为因果式线形结构。纪录片运用这种顺序故事的因果式线性结构,可使纪录片完整地呈现故事的缘起、经过、高潮(历史时刻)、结局。《转动历史的时刻》的纪录片即以因果式线形结构为主。

所谓因果式线形结构,首先是指该结构模式主要以事件的因果关联为叙述动力来推动叙事进程;其次是指其叙事线索以单一的线形时间展开,很少设置打断时间进程的插曲式叙述,更不做一条叙述线索以上的并置性处理。

相较于《转动历史的时刻》的因果式线形结构,《探索·发现》的故事主要以交织式对比结构为主。所谓 “交织式对比结构”,指该结构模式虽然也遵循情节发展的线性时间顺序,但同时设置了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叙述线索。各线索之间,以具有明显不同风貌、不同取向的事件和人物构成或明显或错综复杂的对比关系。通过这种对比性张力运动,推动本文的叙事进程,架构本文的叙事主题。

《探索·发现》大量采用交织对比结构,将历史遗迹、历史影像、人物回顾交织起来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内容。

如:《地穴惊梦》第九集《狱火苍天》讲述的是二战中前苏联军队和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要塞进行的战争。现场的影像只有关东军曾经使用过的地堡,但在节目中编导大量地穿插了历史背景故事和人物故事,将老兵祭奠、历史大事件与要塞中发生的故事三条线交织在一起,使静止的军事地堡被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看出,《探索·发现》节目的交织对比结构不仅使众多的历史事实得以再现,而且在交织中突出了主题,吸引了观众,真正做到了知识性和故事性的结合。

叙事学注重时间,因为故事在时间中发展,因果关系在时间中显现,时间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影响到情节的发展方式。

对于叙事时间,热奈特区分了“实在时间”、“被叙述时间”、“阅读时间”。“实在时间”,也称“底本时间”是故事本来存在的方式,是按照时间的一维规律先后排列的事件顺序。“被叙述时间”,是对实在时间的加工和变形。“阅读时间”是指读者受众持续阅读叙事的时间。叙事性文本中的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常常是不一致的。叙述时间是对故事时间的一种变形。

在《转动历史的时刻》中多为直叙故事实在时间为主,解说性缩写段落的组合。所谓缩写,就是使述本时间小于底本时间的叙述方式。在纪录片中缩写是通过概括性的画面和解说词来完成的。如《源氏物语诞生~名作背后的奇迹》一片,第一部分描述紫式部在开始撰写《源氏物语》前的生活,就包括童年、丧母、孤独、和诗、方违、出嫁、丧夫几个部分。以“孤独”一段为例,解说词为:由于父亲常年不归,紫式部只好以读书填补内心的空寂。画面则以幼年紫式部夜晚卧读和稍大紫式部坐读来表现。以说明性的缩写为主,这样,整部影片就是多个逻辑平等段落的组合,类似日本民族音乐中4/4拍子的平叙特色。

文章来源:《文史哲》 网址: http://www.wszqk.cn/qikandaodu/2021/0722/589.html



上一篇:国学文史国画书法
下一篇: 学前教育论文_《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文史哲投稿 | 文史哲编辑部| 文史哲版面费 | 文史哲论文发表 | 文史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史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