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中世纪文明使欧亚大陆实现商业联(2)

来源:文史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朝(1368—1644年)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例如,1405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

明朝(1368—1644年)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例如,1405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约2.8万人,乘船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归途中,苏门答腊的一支海盗船队企图拦劫,结果全军覆没。后来几次航行的航程更远,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中国人还去过印度洋上30多个港口,每到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皇帝的宗主权。而这一切发生时,葡萄牙人还只是刚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直到1445年,他们才到达佛得角!

15世纪早期中国人和葡萄牙人的航行

17世纪制作的皮制壁画,描绘了宋朝时期沿海港口的兴盛景象

1433年,皇帝突然下诏终止了这些著名的远航。远航起讫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据推测,远航的发起,可能是为了弥补蒙古帝国崩溃所造成的陆上对外贸易的损失,也可能是为了提高明帝国朝廷的威望,或是为了寻找一位遁世隐居当和尚的前任皇帝。另据推测,远航的终止,或是因为耗资过甚,或是由于宫廷宦官和儒家官僚之间历来存在的相互倾轧。无论如何,中国人的撤离在东亚和南亚海域留下了权力真空区。于是,日本倭寇骚扰抢劫中国沿海,而穆斯林阿拉伯人又恢复了以往在印度洋上的优势。尽管阿拉伯人善于经商,但他们一盘散沙,缺乏资源,没能像中国人一样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因此,1498年,葡萄牙人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时,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就建立起他们的西方海上霸权。

与此同时,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14世纪中叶,意大利一本小册子通过描写一条起自顿河河口的塔那、横穿中亚的商路,概述了蒙古治下和平时期商业的重大意义:

据来往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从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你可能认为,从塔那到萨莱(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这段路,没有其他任何路段安全。然而,即使这段路最糟的时候,如果有60个人同行,那也会感到如同待在家里一样安全。

1264年,忽必烈从蒙古的哈拉和林迁都中都(今北京),自动向欧洲商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些商人通常沿横贯欧亚大陆的商路经商。最早来到忽必烈新朝廷的欧洲人并非外交使节,而是两个威尼斯商人:尼科拉·波罗和马费奥·波罗。然而,首次到达香料发源地印度和东印度群岛,比到中国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香料向来通过两条路线运往欧洲:或经由红海和埃及,到黑海或地中海东部各港口;或进抵波斯湾,再由商队将货物运到这些港口。第一条商路由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控制;阿拉伯人用船将香料运到埃及,威尼斯人再从亚历山大港将货物运往欧洲销售。第二条商路由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伊儿汗国)蒙古统治者和热那亚人控制;热那亚人在港口转运站等候香料。

马可·波罗在宫廷中觐见忽必烈

不过,热那亚人不愿意仅仅在黑海航行。他们乘小巧的轻舟从亚速海溯顿河而上,随后可能是坐牛车穿过狭长的地带,到达伏尔加河,再从这里前往里海和波斯。这样,热那亚人便能到达波斯湾,直接去印度和东印度群岛。在那里他们发现,香料在原产地非常便宜,而过去几个世纪中,一批批经纪人在东南亚生产者和欧洲消费者之间牵线搭桥,从中牟取了巨额利润。

在蒙古统治下的和平时期,陆上贸易的恢复却是短暂的。一个原因是,1368年蒙古人被赶出中国,蒙古帝国全面崩溃,从而使中亚再度分裂,导致欧亚大陆间的贸易中断。更重要的是,伊儿汗国的合赞汗(1295—1304年在位)改宗伊斯兰教,自然切断了欧洲人去香料群岛的运输路线。从此,几乎所有的香料都是沿红海至尼罗河的航线,用船运输,这使阿拉伯和威尼斯经纪人获得巨额利润。但是,有些欧洲人不愿继续支付昂贵的价款,尤其是他们现已知道香料的产地及价格;因此,他们开始寻找避开穆斯林这一障碍的新道路,结果,达·伽马开辟了一条环绕非洲的划时代的航线。

文章来源:《文史哲》 网址: http://www.wszqk.cn/zonghexinwen/2021/0308/470.html



上一篇:专访彭博媒体集团CEO史哲庭:经济复苏和抗疫都
下一篇:《法律讲堂(文史版)》专家库:郑小悠

文史哲投稿 | 文史哲编辑部| 文史哲版面费 | 文史哲论文发表 | 文史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史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