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伪存真图通文史美术史论自立他山鉴定与中国

来源:文史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邵彦:近期所见书画鉴定个案两例 邵彦就个案中呈现在绘画、书法中的风格进行研究,而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她对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上海博物馆

邵彦:近期所见书画鉴定个案两例

邵彦就个案中呈现在绘画、书法中的风格进行研究,而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她对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的展品做了两个个案研究。

邵彦首先分析董其昌的《山居图》(图八),指出程嘉燧认为这是董其昌早年作品的观点值得再思考。为了证明这个观点,邵彦几乎用了董其昌所有时段的作品,包括书法和绘画。从《行书论书卷》《纪游图册》《燕吴八景图册》《烟江叠嶂图卷》到《行书罗汉赞》,49岁的《罗汉赞》表明此时董其昌大字狂草成熟,对于从42岁的《燕吴八景图·西山秋色》(图九)到50岁的《烟江叠嶂图》发展成熟的长线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狂草快速奔跑的中锋线条,到山水画舒缓的长线皴,难度降低。

邵彦认为,《山居图》的时代应该重新归属,应为董其昌中期作品,不属于早期。董其昌早期的两件作品,一件是38岁作品、一件42岁作品,体现的主要不是遍学传统,而是从科举书法脱化的过程。

董其昌个人风格的形成足迹,主要体现在《罗汉赞》的成熟草书面貌、《烟江叠嶂图》的中锋长皴线。《山居图》皴法较《烟江》长皴线柔和,年代更晚些。

对于传为李公麟的《五马图》(图一〇),邵彦以《临韦偃放牧图》(图一一)和《孝经图》(图一二)为李公麟作品的标准器,综合黄庭坚的作品,对《五马图》进行了分析考证。

她认为《五马图》有明显裁割痕迹,原来可能不止五马。马旁“黄书”系伪添,笔力纤弱似明中期以后人书,书写位置古怪。后跋黄庭坚、曾纡书法皆真,黄庭坚书法为盛年佳作。黄庭坚跋纸张质地与本幅相同,但中间有裁割,年代相同,是否原配不得而知。人马画法精妙纯熟,属于画史孤品,无法置入现有线索。这些与她认可的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和《孝经图》画法有明显差异。

邵彦认为,《五马图》是北宋画,后添黄庭坚题,后纸黄跋有可能是移配。无法证明本幅是李公麟画,更倾向于是专业画家作品。亦无法证明是皇家马政档案,疑为屏风小样。

戴晓云:佛画鉴定个案和中国美术史研究

近年来,佛教美术(宗教美术)成为研究热点,由于这些文物的鉴定没有纳入传统书画鉴定的范围,因此与传统书画鉴定相比,佛教(宗教)文物鉴定问题更显重要。戴晓云围绕宗教画鉴定个案探讨中国宗教绘画的研究。首先以一幅明代嘉靖年间的道场画(图一三)展开,进而分析明代宗教绘画的时代风格特点,地区风格特点,比较了水陆画(传统)和民间宗教画(民间道场画)(新兴)的区别。

虽然此画的嘉靖年款画面漫漶,但经过分析,不存在改年款的可能性。题记上有年号“嘉靖”(图一四)。有些模糊不清,是不是后代的涂改和作伪呢?本幅是明代的还是清代的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年号本身来考虑。“嘉”字上半部分的“吉”字没有漫漶,因此嘉字没有问题,清代有嘉字的年号就是“嘉庆”,而庆字的繁体是“慶”字,笔画比较多,作伪者想要把“慶”字完全刮干净也不太可能,因此嘉靖二字作伪的可能性不大。这幅画应该就是明代嘉靖年间的绘画。

戴晓云指出,明代的宗教绘画(包括卷轴和壁画)、金铜佛造像中人物的眉眼、造型、服饰和清代的相比,明代作品都相对生动,面色柔和,带有笑容,有的造像或雍容华贵,或庄严肃穆,但均较为自然,不刻板。嘉靖款的道场画人物自然生动,面带笑容。

古浪博物馆藏明代的水陆画共有42轴,根据题记,这些图是明代万历三十一年重修过,到清代雍正再重修。那么万历三十一年之前就绘制了。上述画作是明代的作品,具有上述描绘的明代时代风格。例如韦陀像中韦陀菩萨面带笑容(图一五),脸型丰腴圆长,造像生动,神采飞扬。

青海西来寺藏水陆画24轴,是明万历年间的画作,画风和人物造像也具有明代的时代风格(图一六),首都博物馆藏有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造的水陆画40余轴(图一七),其绘制风格和青海西来寺的绘制风格完全一致。虽水陆画存在粉本的问题,但时代风格无疑是两馆所藏画风十分接近的根本原因,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和青海西来寺水陆画具有相同的时代风格:西来寺藏水陆画的水陆缘起图和古浪博物馆藏的水陆画的水陆缘起图不仅人物绘制风格相似,而且人物形象也完全相同。

文章来源:《文史哲》 网址: http://www.wszqk.cn/qikandaodu/2021/0303/457.html



上一篇:活用地方文史资源让语文学习更接地气以陕西镇
下一篇:敦化岗子遗址和岗子类型座谈会发言摘要

文史哲投稿 | 文史哲编辑部| 文史哲版面费 | 文史哲论文发表 | 文史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史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