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史】郭沫若的羊城故事:从激进诗人到(2)

来源:文史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革命广场旧址 正是在广州的四个多月里,郭沫若从一个做着“文学革命”之梦的先进知识分子,变为了一个“投笔从戎”的革命战士。 今日走进广东省立

革命广场旧址

正是在广州的四个多月里,郭沫若从一个做着“文学革命”之梦的先进知识分子,变为了一个“投笔从戎”的革命战士。

今日走进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依旧可以看到当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之地——革命广场旧址,1986年,该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组建文学阵地

早在郭沫若南下之前,创造社的骨干成员成仿吾已在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3月,随着郭沫若、郁达夫的到来,创造社的中心人物齐聚广州,在文学青年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周灵均和张曼华记录了郭沫若等创造社同人在广州备受欢迎的盛况:“许多爱好文艺而又敬慕那几位的青年创作家,都争前恐后地盼望着一见他们文人的面影……那种融洽的景象,实是一片和淑的天幕,顿使一个枯亢的南国,变成了大有趣味的乐园。”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咸立强指出,这种描述虽然带有夸饰的成分,但是郭沫若等人的到来,确实为广东文坛带来了一股生机与活力,而最初的成果就是创造社出版部广州分部的组建。

1926年春郭沫若与创造社同仁摄于广州,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广州市文联供图

1926年4月12日,创造社出版部广州分部正式成立,4月16日出版的《创造月刊》刊登《创造社出版部广州分部成立启事》:“本分部已经组织就绪,营业地址已择定广州昌兴新街四十二号。”至此,广州成为创造社发展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活动基地之一,创造社同人们的广州体验为创造社这个知识分子群体开启了新的发展路径。

创造社出版部广州分部刚成立时,各种书籍尚未完备,书架上只放有两百本的《洪水》及《创造月刊》,但也十分受读者欢迎。据周灵均和张曼华的记载,广州分部条件虽然简陋,但是由于受到青年读者的喜爱,营业状况非常之好,自开办以来,“平均每日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

如今,穿过热闹繁华的北京路,循着小巷还可找到昌兴街上一栋刻有“42号”的住宅楼,一扇红色的老旧木门紧闭,打开后见一条陡狭的阶梯,二楼铁门紧锁。这里已难找到当年那个朝气蓬勃的文学社团留下的痕迹,但这条短小而安静的百年老街,确曾是一代文学青年追求进步、大放光彩的地方。

昌兴街42号住宅楼现内部景观

引领左翼潮流

作为中国左翼文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郭沫若的到来,无疑促进了左翼文学在广州的普及和深化。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周文认为,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核心成员集体南下是革命与文学“由暧昧真正走向联姻”的标志性事件。

郭沫若在广东大学进行教务改革后,该校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左翼文化在广东的重要支点。同时,创造社出版部广州分部的建立,相关书籍的销售以及郭沫若带有进步色彩话剧《王昭君》等的上演,进一步推动了革命文学的发展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钟楼内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石天强指出,在郭沫若南下期间,以他为代表的左翼文化群体在广州多个领域引领社会文化的潮流。

在1930年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中,广东作家是一支重要力量:“左联”成员约440人中,广东籍作家有60人左右;参加“左联”第一次筹备会议的11人中,广东籍占3人。活跃在“左联”中的广东作家有:欧阳山、冯乃超、洪灵菲、蒲风、冯铿、戴平万等。其中,欧阳山、蒲风皆同郭沫若有文学活动的来往。

【访谈】

郭沫若南下广州是被革命气息所吸引

咸立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是何种因素促成郭沫若南下广州,当时的广州对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文化名人有着何种吸引力?

咸立强:如鲁迅所说,革命刚起来的时候是没有革命文学的,革命失败之后才有革命文学。郭沫若之所以选择广州,不是为了追求文学上的理想,而是为了追求革命的理想。郭沫若到广东大学教书,绝不只是为了谋得一份教职。

文章来源:《文史哲》 网址: http://www.wszqk.cn/zonghexinwen/2021/0320/491.html



上一篇:书海夜航:执编《浚县古城文史资料荟萃》手记
下一篇:潍州文史:潍坊解放后的《新潍坊报》《昌潍大

文史哲投稿 | 文史哲编辑部| 文史哲版面费 | 文史哲论文发表 | 文史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史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