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敦煌春联系我国最早楹联之考辨(3)

来源:文史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笔者在《对联探源,先解决三个问题》(《对联》(上半月),二零一三年八月)一文中指出,要确定早期楹联,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凭什么说它是一副楹

笔者在《对联探源,先解决三个问题》(《对联》(上半月),二零一三年八月)一文中指出,要确定早期楹联,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凭什么说它是一副楹联?这是楹联探源最基本的前提。道理很简单,『最早的楹联』它首先应是一副『楹联』,其次才有必要去判断它是否最早。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格律,二是独立文体。毫无疑问,楹联首先是格律文学,所以在讨论什么样的文字是楹联之时,就先要看它是否符合楹联所要求的基本格律。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四个字:两行、对仗。两行,是一条毋庸置疑的标准,而且最易判断。但对仗,即谈到了楹联的格律属性,这是必须要等到『四声』出现以后,人们在诗文创作中讲求平仄交替之时。根据史料记载,四声是由沈约(四四一—— 五一三)等人发现并首先运用的,仅就格律来说,真正称得上『楹联』的文字,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其次是独立文体。顾名思义,看对仗和对联二字可知,单纯的对仗并不算对联,它只有『联』起来,只有形成自己的主题思想并独立存在,才算得是一副对联。如何来捕捉这些特点,首先,所发现的文字应该和其他文体没有明显关联,属于作者抒发主题的独立创作。如果仅是从某篇文章,或者某次对话,甚至某首诗词中寻章摘句,那就算不得『独立』,如此评定的『楹联』,也失去了它做为一个独立文体的意义。就目前众人提出的一些所谓最早楹联的案例来看,强调『独立文体』这个标准十分重要。往往有人会从一篇旧文中,偶尔发现一个对仗句子,就拿来说是楹联,直到最后第一手材料曝光,大家才知道是断章取义的结果。

学术的考证不能随意而来,需要严谨求实,我们经过认真阅读敦煌藏经原件,仔细梳理楹联文体诞生的基本条件和路径,不难发现S.0610V 卷这些文字只是民俗文学体裁中『桃符题辞』的一种。可这并不遗憾,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楹联的『雏形』。可以肯定,敦煌『桃符题辞』强调『书门左右』的习惯,为桃符、春帖文字向楹联的转变,奠定了习俗基础。因为一旦兴起将桃符文字贴在门之左右的习俗,人们就会注意到左右对称的门,又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对称哲学』影响,就很容易想到只有在左右张贴对称的句子,才显得更加搭配,更加和谐美观,那时,有人能创作出贴在门上的楹联,也就顺理成章。

文章来源:《文史哲》 网址: http://www.wszqk.cn/qikandaodu/2021/0303/459.html



上一篇:敦化岗子遗址和岗子类型座谈会发言摘要
下一篇:我和潘基的忘年交

文史哲投稿 | 文史哲编辑部| 文史哲版面费 | 文史哲论文发表 | 文史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史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